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聊城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略论

■ 徐长云

产城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要求产业与城市在功能上融合、空间上互动,人与城市、产业和谐共进。“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产城融合。

活化利用文化资源,做强文旅产业。聊城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活化利用,留住城市记忆、讲述城市故事、荟萃城市风情、演绎城市生活。发掘、突显美食文化和商业繁华的城市特色,做强运河文化旅游,打造运河文旅产业带,叫响聊城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擦亮“运河古都”地域名片,支撑和保障产业发展空间,使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完善城区商业网点,布局建设一批特色街区、现代商贸综合体。将区域的商业活化,叠加文化、商业、旅游元素,打造夜间经济品牌和夜经济集聚区,引入文商旅特色体验式消费新业态,激发消费新动能。

构建夜生活场景,促进“夜色经济”增长。借鉴乌镇等地做法,构建夜生活、夜空间场景,建设夜景观、夜形象,让城市居民和游客体验夜景韵味。赏景之余,还有各种酒吧、茶楼、咖啡屋等娱乐场所供当地居民和游客消遣休闲。打造环湖游、运河游、徒骇河游等水上游线,对游线两侧或周边目光所及范围内的景观、建筑等进行统筹考虑,设计沿线灯光,增设光影投射,形成连续优美的画廊,给人带来梦幻般的美感;同时增加水上表演项目,让水上夜游更有看头,延长游客游览时间,增加游览趣味性。打造多条夜间特色街道、夜游公园等,让忙碌一天的人们,能够在夜色下休闲游憩、夜跑、夜游,卸下满身疲惫,进行适时调整。

发展低空游览,丰富景观视角。在低空经济方面,很多城市已经积极拓展低空产业链,在物流运输、空中游览、医疗救护、应急救援等领域进行了先行先试,培育低空多元应用场景。聊城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边缘陆地、公园绿地、学校体育场等区域,建设相应标准的航空飞行营地;在有条件的城市建筑、公路、景区等地布设一批直升机起降点;适当引进低空游览的载人飞行器、热气球、滑翔机等,给游客提供空中游览观赏的新视角。同时,将低空游线与地面游线、水上游线有机组合,形成水陆空立体游览网络,在游客面前展现一个全景聊城。

建设大运河沿线休闲旅游目的地,促进经济发展。在完善传统景点的基础上,提升旅游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筑巢引凤。推进旅游智慧化建设,强化旅游用地保障。结合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特点,在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开发宴席、景点、集市、娱乐场所等产品和服务。在适当位置开展田园音乐会、篝火晚会、美食节、采摘季、露营节等活动,建设大运河沿线休闲旅游目的地。

(本文为2024年度聊城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部分成果内容,课题编号:NDKT2024043)

2024-10-0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8190.html 1 聊城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略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