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动漫专业如何传承黄河文化
■ 刘磊 冯孟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指引下,探索高职动漫专业传承黄河文化的优势及策略。
一、文化“两创”视域下,高职动漫专业传承黄河文化的优势
挖掘动漫题材,创新黄河故事讲述新方式。黄河文明历经千年,沿岸孕育出灿若群星的千古风流人物,像禹、汉武帝、岳飞等,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儿女优秀的智慧和高尚品质,为动漫创作提供了宝贵文化资源。黄河流域沉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如齐鲁、龙山等,呈现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创新性、连续性。
探索动漫新技术,激发黄河文化多元化发展。过去,动画创作人用水墨、剪纸、皮影等技艺制作出《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等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经典作品,新时代,动漫创作人把动作捕捉、数字虚拟人等新技术应用于动漫创作,涌现出《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优秀作品。
成立“黄河文化传承”工作室,打造黄河文化动漫IP形象。高职动漫专业师生可以通过工作室共同研发、应用动漫新技术,挖掘黄河文化题材,设计黄河人物、精神IP,以动漫新形式向社会传播黄河文化,并参与社会市场环境的竞争,及时检验黄河文化IP动漫形象的优劣。
二、文化“两创”视域下,高职动漫专业传承黄河文化的策略
图像性的黄河文化用于动漫专业平面设计课程资源。动漫专业教师可以将黄河文化遗产元素用于文创项目设计,比如木版年画中的“天仙配”“武松打虎”“钟馗”等文化元素,融入动漫课程资源建设,形成文创类IP作品,用于参加各种文创类大赛或者商业用途。
用动作捕捉、数字虚拟人等新技术传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如动漫专业师生可以邀请“查拳”非遗传承人参与虚拟动作捕捉技术,采集“查拳”的动作数据,将形成的黄河文化数据资源应用于专业虚拟制作实践教学,形成虚拟数据资源。
故事性的黄河文化用于动漫专业影视后期课程资源建设。像武松打虎等故事,可改编为有现代价值的影视动画,形成影视后期课程的成果,可以上传到学生自媒体账号,也可以参加自媒体作品相关大赛,或者用于商业性自媒体运营公司。
三、文化“两创”视域下,高职动漫专业传承黄河文化的意义
树立高职生民族自信,实现文化育人。结合专业需要挖掘黄河文化,增强专业技能与黄河文化的关联性。让高职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达到文化育人。
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传承黄河文化精神。将黄河文化融入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让高职生熟知黄河文化,在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人文素养。黄河文化进课堂能让高职生感受到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让高职生成为传承黄河文化的践行者。
增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助推黄河流域的乡村振兴。黄河文化孕育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黄河流域先民面对恶劣环境,务实理性、勤劳耕作,通过教育渗透,让高职生意识到民族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成为担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两河文化”研究专项课题《文化“两创”视域下高职动漫专业传承黄河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