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 牟丛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要聚焦地方文化资源,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从文化赋能的历史向度看,打造城市的文化经济重在展示城市文化软实力,用城市人文底蕴构建城市发展的坚实内核。聊城作为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与代表商业文明的京杭运河在聊城交汇,为聊城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以及数百年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并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两河文化”已经成为聊城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聊城提出的建设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定位也印证了城市崛起缺不了城市人文底蕴的累积,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深度支撑。

从文化赋能的现实向度看,打造城市的文化经济重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对精神文化和品质生活的新需求。一要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城市书房、文体广场等,并增加革命纪念馆、历史文化博物馆、乡村书屋等普惠性建设;二要积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深入实施“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惠民工程,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三要不断打造文化体验新场景,让文化体验触手可及,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着力点,集中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展示活动,如中国葫芦文化节、东阿艾山牡丹节等,拓展文化体验空间,优化文化内容供给,最大程度释放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从文化赋能的实践向度看,打造城市的文化经济重在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激活城市文脉的多重现代性价值,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与精神动力。聊城市要立足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战略,推动文旅融合更深更广,以文化赋能经济,以文化助推经济,推动形成文化经济交融的新业态。一要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通过整合聊城市的全域文化资源,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实现全域文化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为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二要积极探索新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实施多元化发展。推动文化、旅游、研学、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和旅游体验形式;三要强化文旅市场宣传营销,提升“两河之约”文旅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以文旅活动提升市场热度,强化主流媒体宣传,不断完善图文、视频全媒体传播体系,紧靠热度,做好短视频创新突破,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拓展引客渠道,掀起文旅消费热潮。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066)

2024-10-1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8587.html 1 以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