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产业转型
■ 王海霞
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在生产、流通、消费、研发等各个环节产生较大的影响,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市要抢抓机遇,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全局谋划,精准有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强化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战略导向作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高地建设、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技术创新策源功能、先导功能和要素配置能力,鼓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发挥好创新主体作用。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协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等领域,优化产业链数据要素配置,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完善体制机制,保障数实融合安全有序发展。探索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流通机制,完善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政策法规体系,严格监管规则和标准,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促进数字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筑牢数字安全屏障,重点加强数字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特别针对创新应用数据,进一步强化安全、算法、监测等制度,确保核心技术、关键设施、战略资源等安全可控。
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数字技术成果应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有色金属、石化、轴承、建材等传统制造业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知识密集型服务要素嵌入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增强生产的精密性、智能化、低能耗,实现提质增效、焕新转型。把握大规模设备更新契机,推进机床等重大生产装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加快构建电子信息、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发挥聚集效应,推动产业生产、销售“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实现产业链条上下游市场变化、客户端需求最灵敏反应,形成产业上下游协同配套、联动发展的格局,加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转全覆盖,中小企业数转新突破。
重视人才培养,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建立“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联动机制,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大力引进重点产业急需、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队伍,对高层次人才量身打造优惠政策,强化对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形成有序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加快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坚持教育、科技、人才融合贯通,加快培养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形成与新型制造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探索校地企三方联合协作机制,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与制造业发展相关性高的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作者单位:聊城市统计局,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聚力攻坚突破年”年度课题“数字经济背景下聊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分析”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