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推动现代农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 李长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明确要求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聊城作为全境近60%土地面积为耕地的农业大市,以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数字科技创新、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为着力点,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这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以现代服务业补齐农业短板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深度融合的重点突破。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种社会化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通过提供灵活多样的托管服务,打破传统农业发展“小而散”的壁垒,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聊城制定印发《关于整市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工作方案》,实现了全市77个乡镇、3624个村整镇整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持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要坚持市场导向,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一是培育服务主体。制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项政策措施,使得全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更加规范化。二是提升服务能力。依照农户自身需求,精准推出单环节、多环节、全流程等不同作业套餐,为农户提供涵盖耕种、管理、收获等作物全生命周期的农资直供、生产托管、金融保险等菜单式服务。三是积极探索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模式。汇集农资、农机、科技等服务资源,打造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格局。四是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线上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平台连接小农户与服务组织,全面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

数字科技是现代农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驱动。建设农业强市,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向科技创新要动力、要活力,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力。一是利用数字化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加强东昌府葫芦、临清桑黄、茌平大枣、莘县蔬菜、阳谷肉鸡、冠县灵芝等20多个富民特色产业资源信息库、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平台建设,以科技创新带动农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二是利用科技创新引领农产品加工技术跃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建立科技创新联合体,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在延伸农业产业链上实现重大突破。三是加快推进农机装备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农机装备产业,以科技农机、智能大棚、现代化滴灌设施、新型信息装备等为研发重点,培育农机装备产业经济,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特色产业集群是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方式。按照“一县一园、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我市在重点发展精品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林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等产业集群基础上,全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区。大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一是政府要聚焦优势产业以多种方式予以重点发展和扶持。以政策扶持、重点培育等方式支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二是积极探索农业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新机制。引导生产经营主体与参与合作的农民和企业,采取订单生产、托管服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吸纳就业、资产收益等方式,构建双赢利益联合机制,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和致富渠道,共享产业融合增值收益,进而实现产业融合集约式、集群式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聚力攻坚突破研究”年度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4013)

2024-10-2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8943.html 1 推动现代农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