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流域农业全产业链增值路径探析
■ 王冬冬 葛士涛 黄丽敏 王爱民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之一。莘县积极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用产业发展推动生态保护,用良好生态助力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增值。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推进全要素集群集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因地制宜划定生态保护区和产业集聚区,打破各环节与主体间的壁垒,形成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实现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例如,通过建立农业园区,吸引各类资源入驻,促进知识交流、技术合作、资源集聚。在生产环节,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整合小农户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稳定性;在加工与储运环节,加强企业间的协作,优化物流配送网络,降低成本;在销售环节,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打造统一的农产品营销平台,提升市场竞争力。
延伸优化产业链条,提升全产业链建设质量。坚持以绿色低碳引领发展,通过延链、补链、壮链、优链策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延链方面,从传统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提升产品附加值;补链方面,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缺失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上下游高端配套企业;壮链方面,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产业集群;优链方面,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精准对接与智能管理,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效率与质量,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塑造全产业链生态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集成推广生态种植、绿色养殖等绿色种养技术,提升种植养殖现代化水平。基于绿色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塑造本地农产品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引导经营主体积极认证地理标志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增加产品的绿色含量,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厚植全产业链发展优势。坚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农产品加工为中心,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向前链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与农业生产,向后链接销售、物流、服务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产业链竞争力;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协同产业链左右岸资源,挖掘“土特产”“绿色、生态、健康”文化内涵,发挥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传承教育等多种功能。通过创意、加工、制作等手段,把农村文旅资源转换为各种形式的产品,实现产业倍次增值。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地制宜整合闲置资源,盘活生产要素,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发展“企业+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模式,把企业加工和农民生产有序结合,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实现持续富民增收。
(作者单位:莘县农业农村局,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两河文化”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