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县社会信用体系创新路径研究
■ 王秋菊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国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将各方面力量联合起来,对“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进行全系统建设的一种特殊实践。近年来,冠县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之冠·幸福之县”品牌建设取得成效。
健全工作机制,在打好用信基础上下功夫。一是加快完善配套机制。分类制定行业信用标准和激励政策,构建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工作机制,形成层次清晰、相互衔接的信用制度体系,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更加规范,有章可循。二是全面推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社会信用体系,通过构建“数据归集—模型建设—信用评价—应用场景—实践校对”信用闭环,建立一套覆盖政府、企业、组织、个人等全社会的信用体系。三是创新扩展更多“信用+”场景。持续优化信用激励政策。发动全县各部门(单位)进一步深入调研企业和群众需求,创新打造更多“信易+”便民服务模式。
加大诚信宣传,在营造用信氛围上下功夫。一是加大诚信典型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冠县诚信典型人物和事迹,进行大力褒扬,讲好冠县诚信故事,通过正面引导、典型带动影响,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讲诚信、处处显诚信、事事论诚信”的良好局面。二是推动美德和信用建设相融合。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内容,拓展“美德+信用”新路径,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服务、基层宣传阵地作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信用主题实践活动,坚持美德冠县与诚信冠县相互赋能,以丰厚的道德基础助力社会信用建设。三是多层次多渠道推进信用宣传。在政务大厅、商超、宾馆、公园、影院、医院等人流密集地设置公益性社会信用宣传广告。依托网站、电视、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普及社会信用法规、知识。
赋能社会治理,在展示用信效果上下功夫。一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将信用评价体系深度嵌入基层治理全领域、各环节,依托村规民约制定信用管理办法,科学制定信用积分评价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信用信息采集汇总机制,建立村民信用档案。注重信用评价激励,保证评价结果真用实用管用,通过“幸福食堂”“信用超市”等信用服务平台,让诚信增“值”,让信者有“得”。二是加快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将信用融入社区治理方方面面,坚持党建引领,信用赋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扩展志愿服务队伍,构建起以信用为基础的“信用+”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能。三是加快学校信用体系建设。以“构建诚信教育体系”为切入点,丰富活动载体,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强化学生诚信教育,打造诚信教师队伍,以信用助力“五心”幸福教育。四是加快机关信用体系建设。将信用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对重点领域进行信用评价。持续推出信用激励政策,扩大惠及人群。加强党员干部诚信教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五是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国有企业率先垂范,试点企业统筹推进,进一步丰富信用体系建设,营造企业诚信经营浓厚氛围,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冠县县委党校,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聚力攻坚突破研究”年度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