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锻造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 郭鑫颖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永恒主题,事关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全市“作风深化、实干争先”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提出,塑强“敢打敢胜、团结协作、埋头苦干、精耕细作、抢先抓早”五大作风,为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对推动工作落实、提升干部素质、优化发展环境具有深远意义。党员干部作为推动地方发展的中坚力量,应积极响应号召,以实际行动践行五大作风,推动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敢打敢胜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党员干部要对自身工作有清晰定位,对标行业内顶尖水平和先进地区经验,主动自我加压,持续学习提升,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工作。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党员干部要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以身作则、直面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担当,敢打敢胜。
团结协作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养。通过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党员干部应不断强化政治认同,自觉树立大局意识,主动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在工作中,自觉把个人工作置于整体工作布局中,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带头践行团结协作理念,主动加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化解矛盾冲突。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使自己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更好发挥统筹兼顾作用,促使各方凝聚形成合力,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埋头苦干是党员干部取得成功的关键。“业精于勤荒于嬉”,党员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只有秉持勤勉敬业的态度,才能不负使命。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要继续深化减负松绑,精简会议和文件,追求“短实新”,避免“过度留痕”导致的形式主义,破除“材料政绩”陷阱。同时,党员干部还要增强自我反思意识,定期开展自我剖析,杜绝“走过场”,推行“开门纳谏”,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防止“埋头”变“盲干”。
精耕细作是党员干部的工作原则。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坚持原则,树立“绣花功夫”意识,强化问题导向和细节把控,既要抬头看路,又要脚沾泥土,合理运用“田野工作法”,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应避免“大水漫灌”式治理,主动下沉一线,精准捕捉群众痛点难点问题,敢于破题,不推诿躺平,将“有解思维”内化为行动自觉,发扬钉钉子精神,争做新时代攻坚克难的“解题专家”,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抢先抓早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党员干部要摒弃因循守旧的思想,在工作中树立前瞻性思维,破除“等靠要”惯性,避免陷入“事后救火”的被动局面。要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节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工作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做好回顾反思,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变局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党员干部要以五大作风为指引,深化筑牢改革根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中去,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儿,以实际行动践行“三提三敢”,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聊城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