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是推动充分就业的重要引擎
■ 郭圆
就业是民生大事,关乎百姓生活与社会稳定。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聊城市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就业工作成果显著,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去年以来,聊城市就业形势持续向好。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48907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也均超额完成,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制造业技术升级促使劳动力向高技能方向发展,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扎实推进,“青年兴聊”工程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同时,就业待遇提升,就业保障不断改善,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数字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效率,催生新型生产模式,创造高质量岗位,降低就业门槛,优化就业结构,为就业带来新机遇。数字技术应用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电商直播等领域创造了众多新型职业,零工经济、在线教育等也蓬勃发展。此外,数字经济改善了就业环境,远程办公、虚拟雇佣关系让劳动者工作更灵活,数字技术助力劳动者提升技能,实现更高效就业。
然而,数字经济新业态下,聊城的就业工作也存在现实困境:一是高质量就业岗位供给不足,部分县域产业基础薄弱,劳动密集型行业岗位质量不高,新兴领域从业者多集中于低附加值环节;二是数字化人才短缺,企业缺乏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产学研合作不足;三是就业稳定性面临挑战,技术迭代快,企业生存周期短,新兴行业岗位不稳定,从业者收入波动大;四是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足,新业态下劳动关系认定困难,平台存在侵害劳动者权益行为,社保缴纳不规范。
基于此,聊城需采取有效策略,以数智赋能高质量就业。一是加强数字设施建设,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加大对智能平台建设投入,完善就业服务管理平台功能,实现智能化岗位推送,提升服务质量,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就业。二是建设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模式,在基础教育阶段,条件较好的学校开设编程等前沿课程,资源不足地区借助远程教育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优化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三是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新业态的劳动关系认定体系,制定“不完全劳动关系”细则,推行“平台用工备案制度”,探索“平台+工会”协同治理。四是优化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参保机制,推广“一键参保”服务,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差异化社保缴费选项。五是构建全链条劳动权益保障体系,设立劳动权益保障中心,整合法律援助与快速仲裁通道,加强普法宣传,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数智化是推动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引擎,通过夯实数字基建、培育人才、完善保障,聊城有望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实现就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劲支撑。
(作者单位:临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本文系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研究”年度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