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设施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王秋菊

设施林果产业作为传统农业产业的关键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对提升传统农业质量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冠县通过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和现代栽培技术的推广,实现了农业生产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下一步,还需要从技术推广、政策支持、部门协作、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等方面,创新冠县设施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推广先进种植与管理技术。技术创新是提升产量与质量的关键。一是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通过远程教育、科技特派员下乡、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让果农切实掌握丰产栽培技术,提升生产水平。二是积极组织果农学习先进技术与模式,推广高垄种植、KGB型果树树型、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等新技术,并安排果农到技术管理水平较高的优质产业园区参观学习,邀请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为果农授课,提升果树管理水平。三是注重智能化园区管理,以冠优农业为典范,应用三合一机器人对果树进行灌溉、施肥、采摘,利用智能农业系统平台监测水肥施用、土地墒情、天气、虫害等数据,精准把控果园情况,实施智能调控。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策与资金支持是设施林果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县委、县政府统筹出台土地流转政策,为设施林果业适度规模化种植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引导金融机构与保险行业拓宽果农融资渠道,为林果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

部门协作凝聚发展合力。发展设施林果产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一是县委、县政府牵头组建多部门联合工作组,形成发展合力。二是林业局、镇街针对果树种植需求提出思路,自然资源局根据土地性质调整探索解决“重茬障碍”问题,协商确认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三是突破传统职责定式,从大局出发,协调解决设施林果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难题。

吸引年轻新农人创新创业。年轻新农人对新思想、新技术接受能力强,是推动林果业发展的生力军。一是出台金融优惠政策与创业激励措施,让设施林果业发展“有奔头”“有利可图”,激励年轻人投身农业。二是探索“互联网+果业”“生态农业+旅游”等新模式,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为年轻果农提供创业机会。三是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人才评聘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参与设施林果业发展,同时关注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生产结构。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优质品牌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此须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品牌建设与推广。一是采用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控温控湿等技术,严格质量监督,建立果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提升果品质量。二是完善果品营销网络,积极采用“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方式,提升果品国内外市场覆盖率。三是举办梨花节、丰收节、推介会等宣传活动,同时积极参与林交会、展评会等行业活动,扩大冠县林果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认可度。

通过以上措施,冠县设施林果产业将实现绿色化转型,这既是提升农业效益、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实践,也是冠县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重要举措。

(2025年度聊城市社科规划“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研究”年度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5133)

2025-07-2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3484.html 1 冠县设施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