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师”到“引路人”

■ 韩益宽

乡镇高中不仅承载着万千学子的大学梦想,更是农村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灯塔。长期以来,“严师出高徒”的教育模式在乡镇高中扎根生长,教师们用严格的纪律和高强度的训练帮助学生提升成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乡镇高中教师正经历着从“严师”到“引路人”的深刻角色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关乎教学方法的调整,更是对乡镇学生独特成长需求的回应与关怀。

在乡镇高中,“严师”模式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土壤。一方面,乡镇学生面临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困境,他们缺乏课外辅导、优质网课等资源,只能依靠学校和教师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对于许多农村家庭来说,高考是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甚至唯一途径,家长们对教师寄予厚望,希望通过严格的管理让孩子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们往往采用高强度的教学模式,通过严格的纪律、大量的习题和频繁的考试,试图用“严管”为学生铺就升学之路。

然而,这种“严师”模式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过度强调纪律和成绩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曾有班主任坦言:“以前我总觉得只有板起脸、严厉批评,学生才会听话。但时间久了,学生见到我就躲,课堂上也不敢主动发言。”其次,单一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许多学生在高压下逐渐失去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更值得关注的是,乡镇学生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成长困境,如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家庭经济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等,而传统“严师”模式难以触及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单纯依靠“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已难以应对新的要求。乡镇高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面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现实,乡镇高中教师更需要发挥创造性,成为资源的整合者和开发者。他们要学会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教学方法创新和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弥补硬件条件的不足。教师要通过倾听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关怀。这种心灵的沟通,远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从“严师”到“引路人”的角色转型,是乡镇高中教师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条转型之路上,教师要用倾听化解学生的迷茫,用信任点燃学生的自信,用引导照亮学生的未来。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每一次真诚的沟通、每一份温暖的关怀,都在为乡镇学生的成长注入力量。相信在越来越多“引路人”的陪伴下,乡镇学子定能在求学之路上坚定前行,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单位:茌平区第二中学)

2025-08-1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4917.html 1 从“严师”到“引路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