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
■ 李超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健全授权用权制权相统一、清晰透明可追溯的制度机制,注重查找权力运行漏洞、补齐制度短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施行,健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长效机制必须着力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构建科学完备、运行高效的保障机制,将法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压实执行责任,构建清晰权责体系。明确执行主体与责任是法规落地的首要前提。要精准界定每项法规的执行主体——应涵盖相关党组织、机构及个人,杜绝“多头管理”或“责任真空”。核心在于构建层级分明、权责对等的责任链条,清晰划定各主体职责边界与执行标准,强化上级监督指导,形成环环相扣的执行闭环。关键在于从严落实责任追究,对执行中的不作为、慢作为或违规行为,必须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鲜明导向。
织密监督网络,健全协同监督格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保障法规有效执行的关键环节。亟须构建贯通内外、统合定期与随机、兼顾过程与结果的立体化监督体系。强化专责监督权威,纪检监察机关须聚焦法规执行核心环节精准发力,切实履行党内监督专责。拓展多元监督渠道,引入专业审计评估机制,畅通媒体、群众等社会监督路径,形成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协同合力。坚持监督公开透明,适度公开监督过程与结果,主动接受党员群众质询,以公开保障公正,以透明维护公信。
夯实资源基础,强化技术支撑保障。法规执行效能的充分释放,依赖于充足的资源投入与先进的技术赋能。保障物质资源供给,科学设立并严格监管党内法规执行专项基金,优先满足执法装备、专业培训、宣传教育等核心需求,确保资金精准投入、高效使用。建强专业化人才队伍,严格选拔法治素养高、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执行骨干,健全常态化教育培训体系,持续提升队伍履职能力与规范化水平。深化技术赋能应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执行全链条,建设统一高效的法规执行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归集、智能分析,并作出风险预警,探索运用大数据精准识别执行偏差、运用区块链技术固化关键流程,全面提升执行的效率、精准性与权威性。
贯通评估反馈,驱动流程持续优化。科学的评估与畅通的反馈是提升执行质效的内在动力。构建综合评估体系,坚持定期全面评估与专项深度评估相结合,既系统把握执行整体态势,又精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为决策优化提供坚实依据。拓宽立体反馈渠道,综合运用问卷调研、座谈访谈、线上平台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党员干部群众对法规执行的真实感受与建设性意见,确保基层声音直达决策中枢。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对反馈揭示的问题与建议,须及时研判、精准施策,动态调整优化执行策略、流程与方法,形成“评估—反馈—优化—再评估”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执行体系在实践中持续完善。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党内法规执行机制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5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