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昌府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 纪善勤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通过研究这些问题,结合当下时代特征,采用多种方法,为东昌府木版年画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使其得到传承与推广,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京杭大运河沿岸的东昌府木版年画,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及文化价值,在全国木版年画中也有着一席之地。东昌府木版年画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它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人们在农闲时进行木版年画的创作,将与民众密切相关的农耕生活蕴藏其中,这是运河两岸传统农耕文化在一定层面上的表现。
木版年画刻版技艺是依附于刻板艺人而存在的,一旦离开了刻板艺人,该地区的刻版技艺也就无从谈起。从当下的处境来看,技法熟练的传统年画刻版师傅大多已年迈,年轻一代不愿去学习这项技术,这就造成了刻版师傅的严重稀缺与断代。同时由于年画市场的萎缩,传承人单靠刻版收入不能完全支撑家庭的开支,不少刻版人只能外出工作,这就不利于其创新发展。要改变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多方面加强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保护意识。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保护与发展,需要灵活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共同参与、协作与完成。政府部门可以鼓励企业及公益组织加入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来,对传承人在政策上、待遇上给予更大的支持。村委会、居委会可和公益组织合作开展木版年画进社区等不同类型的文艺活动,从各个方面加大宣传、传承与保护力度。
二要多角度激发人们对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学习兴趣。学校教育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发扬优秀民族传统的良好途径。传承东昌府木版年画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所以,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专院校都要构建合理的课堂体系,可开设特色木版年画课堂,使学生亲身去体验和实践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对木版年画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要多样性开展东昌府木版年画自身创新。东昌府木版年画本身题材也要有创新。木版年画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反映人们在不同时期审美趣味的改变。社会的不断发展创造了新的文化形象,这也就为木版年画的创作提供新的题材,将具有现代形象的元素与传统木版年画的形式结合,打造新题材的东昌府木版年画。
四要多途径发展东昌府木版年画产业。聊城被称为“江北水城”,可将东昌湖作为聊城重要的景点与年画相结合,用现代技术手段让其活化,一是可以打造东昌湖和木版年画一体化的旅游景点,二是通过喷泉和动画结合,将东昌湖的自然美和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文化美相结合,共同造就一场视觉盛宴。
东昌府木版年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承载着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也体现着民众的传统审美理念。在传承木版年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今社会的资源,结合新的木版年画表现形式,塑造文化形象,通过多种凡是激活东昌府木版年画生命力,使得东昌府木版年画成为我们不曾忘记的“符号”。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