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灰中的背影
■ 叶正尹
九月的晨风带着恰到好处的凉意,疏朗的樟树叶在校园小径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梧桐叶缘刚刚泛起浅黄,预备铃还未响起,那些熟悉的身影便已出现在教学楼走廊。
教语文的李老师总是最早到办公室。用了十几年的保温杯里泡着胖大海,杯身“优秀教师”的字样已模糊难辨。他习惯提前半小时擦净黑板,摆正学生送的地球仪,然后在讲台前静静站立。
他的西装袖口虽已磨破,却始终熨烫平整。写板书时总要踮起脚尖,努力把字写得更高。粉笔灰染白了他的肩头,也悄然染白了两鬓。下课后,他总会叫住几个学生,用红笔在卷子上细致勾画:“从这个角度理解是否更清晰?”
这样的教师每所学校都有。教政治的刘老师总爱捧着一个巨大的、泡着不知名润喉药材的玻璃杯,讲到激动处会猛地喝上一口,成为学生们私下模仿的经典动作;教体育的秦老师总是将干净的哨绳挂在脖子上,他那声穿透操场的“再来一遍!”是许多学生关于毅力的最初记忆;教信息技术的林老师则习惯性地推着眼镜,俯身在每一个遇到困难的学生身旁,屏幕的微光映照着他半张脸,构成了数字时代里最温暖的剪影。就连值班室里管后勤的孙师傅,也总在腰间挂个工具包,巡楼时顺手修好松动的门把手、吱呀作响的窗扇,用另一种方式默默守护着校园的运转。
午休时的办公室最是热闹。教师们围着教案讨论,保温饭盒常被遗忘在角落。往届学生突然来访时,他们总能脱口叫出名字,甚至记得其当年坐在第几排。
放学后的校园渐归宁静,唯有办公室灯火依旧。红笔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与窗外梧桐叶的摇曳声交织相伴。保安巡逻时轻叩门扉:“李老师,又这么晚?”他们应声时,收拾东西的动作却依旧从容。
这些身影平凡如校园里的梧桐,默然见证着四季轮回。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会见诸报端,却深深烙在学生的记忆里。或许是那次耐心的课后辅导,或许是考试前放在桌上的写满鼓励话语的卡片,又或许是毕业时那个紧紧的拥抱。
当教师节的喧闹渐渐平息,这些背影依旧准时出现在晨光熹微中。那些被粉笔灰染白的岁月,最终都化作照亮前路的光芒——这也许就是教师这个职业最深刻的浪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