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 李爱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东阿县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在镇街创新建设“有事多商量·民生议事室”协商平台,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实践路径。

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的内在契合与价值逻辑。破解治理“悬浮化”的良方。部分基层治理存在“干部干、群众看”,政策脱离需求、执行遇阻、反馈不畅等问题。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让群众成为议题提出者、参与者、评判者,通过平等对话寻求共识,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激活政协制度效能的关键。“有事多商量·民生议事室”依托委员联络室,精准对接委员优势与群众诉求,让“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治理末梢生动体现,委员建议更精准、管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载体。“有事多商量·民生议事室”成为群众在家门口参与公共事务、表达诉求、监督落实的重要渠道。贯穿议题征集、协商讨论、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体现民主广泛性、真实性、有效性。

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提升治理效能的东阿实践。构建“上下贯通、民需导向”议题遴选机制。每年组织10个镇街挖掘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委员履职小组通过查资料、走访、答辩“过堂”,筛选出贴近当下、关注度高的协商主题。探索“同题共答”模式,将高频共性议题列为重点,深入调研协商。完善“主体多元、程序科学、协商充分”议事规则。采用“三议”工作法,明确“谁来议”“怎么议”“议什么”,引导委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庭院、项目现场开展协商。打通“协商—决策—落实—反馈”闭环通道。建立“交、督、评”一体落实机制,推动从“协商了”向“解决了”转变。

深化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路径建议。标准化筑基,制定平台建设规范,明确场地、标识、人员等基础要求;严格运行流程标准化,以程序化制度化保障规范化实效化。机制化固本,推动党委政府将协商成果纳入决策程序,建立领导批示交办、部门限时反馈落实、政协监督“回头看”三项刚性机制;构建量化评估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优。数智化赋能,依托省数字政协平台,开发集智能议题发现、在线协商参与、全流程线上管理、效能精准评估等于一体的智慧应用场景。品牌化引领,深入挖掘、宣传议事室破解难题、增进福祉的“齐鲁协商好故事”,评选年度“优秀民生议事室”“金点子协商案例”,让“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深入人心。

(作者系市政协常委、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东阿县政协副主席)

2025-09-1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963.html 1 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