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五大平台” 做好“聚识文章”
■ 金延莉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重大政治责任。山东省政协创新构建并深化拓展以“有事多商量”协商平台、“界别同心汇”聚识平台、“学而系列”读书平台、“政协在线”数字平台、“鲁力同心”宣传平台为核心的“五大平台”体系,以“联”为路径,以“聚”为目标,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履行凝聚共识中心职能的主动作为与有效答卷。
上下“联动”,构建聚识工作全省“一盘棋”格局。凝聚共识并非一域之事,需全省统筹、同向发力。“五大平台”着力打破层级壁垒,形成“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履职共推、品牌共育”的整体合力。坚持顶层设计,省政协牵头制定各平台建设指导性文件,明确功能定位、建设标准、运行机制和目标要求,确保全省平台形象一致、标识清晰、运行规范。强化机制协同,精心策划组织联合履职活动,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经验实时分享、问题共同研讨、资源有效调配。抓好示范引领,深入挖掘提炼基层政协的创新实践和鲜活样板,通过现场观摩会、典型案例集、大会典型发言等,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如聊城市打造的“有事多商量·民生议事室”平台,有效提升了政协参与基层治理的效能,得到省政协的充分肯定。
平台“联通”,催化聚识工作“一体化”效能。“五大平台”注重“一体化”设计,打破平台壁垒,推动深度融合、数据共享、活动协同。在协商议政中深度嵌入学习元素;聚识活动巧妙运用协商方式、借力宣传平台“放大声量”;读书活动紧密联系履职实践、启发协商议题;数字平台作为“神经中枢”,贯通各平台数据流、业务流;宣传平台则成为展示各平台成果、传播共识价值的主阵地,从而实现平台交互赋能,聚识效能得到指数级提升。
力量“联合”,汇聚聚识工作“一股绳”合力。“五大平台”着力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发力的“大聚识”格局。委员强担当。引导委员通过平台沉下去、融进去,真正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界别群众的“连心桥”和凝聚共识的“播种机”。界别扬特色。全省建立131个“界别同心汇”,举办主题活动1300余场,直接影响界别民众7万人次,将界别的“专业势能”转化为“聚识动能”。多方共协作。主动加强与党政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拓展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空间,深入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实现开放办平台、开门聚共识。如高唐县政协推进“政协+检察”衔接监督工作模式,立足马长英委员工作室,率领5支服务小分队开展送法下乡、进校、入企活动百余场,服务群众上万人。
(作者系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高唐县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