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助力中职思政课程研究
■ 王慧玲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迎来深刻变革。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思政课程教学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教学往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难以针对不同学习基础、兴趣点和接受能力的学生实施精准教学,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恰恰为破解这些教学困境提供了路径指引。
依托高教社教材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借助人工智能学习分析系统,采集学生学习时阅读电子教材时长、线上作业与测试完成情况等各类数据,多维度描绘学生学习画像,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剖析学生课堂讨论、在线答疑平台发言,掌握其对思政概念理解程度、思维活跃状态及困惑之处。通过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算法,深入分析采集数据,准确判定学生学习风格以及学习能力层次,明确学生思政学习的优势与短板,教师根据学情分析结果,达成精准教学。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教社中职思政教材内容展开深度剖析,精准提取其中知识点、核心概念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构建起完整且细致的思政知识图谱,借助机器学习算法,依据对学生学情的全面分析结果,从构建好的知识图谱中筛选并合理组合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师还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实时反馈,灵活且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以此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契合。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采集多源学习数据,除传统考试成绩外,还包括学生课堂互动表现、在线学习平台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时的操作行为等数据,完整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给出详尽评价与改进建议。学习评价结果实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其了解学习情况并调整学习策略;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学生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学生特殊情况开展个性化辅导,形成教学与评价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中职思政课程,需配套多项实践策略。首要的是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学校应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涵盖理论、应用与实操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技术分析学情、调整教学方法。同时需建设校园人工智能学习环境,在硬件上配置智能教学设备,软件上整合思政教育App和在线平台资源,建设案例库和虚拟仿真场景,并通过开展AI思政创意大赛等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其次,保障机制也不可或缺,学校应出台政策鼓励人工智能与思政教学融合,对成果突出者给予表彰,并整合各方力量构建思政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库,搭建区域共享平台,同时严格规范技术安全与隐私保护。最后,应建立多维度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采集多源数据进行分析,定期收集师生反馈,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资源与方法,优化系统功能,推动应用持续改进和教学质量提升。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