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视频时代中职教育的守正与创新
■ 张霞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学生价值观的塑造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短视频凭借内容鲜活、传播迅速等特点,深度融入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在传递职业认知、引导生活态度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新兴媒介,趋利避害地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中职教育亟需破解的现实课题。
短视频在中职教育中的普及,既为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新机遇,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从积极面看,职业技能演示、创业故事分享等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强化了学生对职业价值的认同,激发了提升技能的内生动力;然而,短视频的娱乐化倾向容易削弱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部分内容传递的消费主义、功利化观念可能导致价值观偏差。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短视频的“传播属性”与“教育属性”未能有效协同,需从内容、引导、生态三个维度系统发力,提供解决方案。
以内容提质筑牢价值观传播根基,建立“审核+创作”双轨机制。严格内容准入标准,联合教育机构与平台共同筛选,过滤低俗化、功利化内容,重点推送技能实训、工匠故事、创业典型等正向素材。鼓励教师、企业技师参与创作,将敬业、精益、创新等职业精神融入“一分钟技能微课”“行业先锋访谈”等作品,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感悟职业真谛。
以教育引导培育学生理性认知,“疏堵结合”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德育课程,通过“短视频案例评析”“价值观念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辨识内容中的价值倾向,理性看待娱乐化信息。举办“我的职业梦”等短视频创作大赛,让学生在记录身边技能榜样、讲述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深化对职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理解。推动“短视频+思政课”融合,教师选取正能量素材解析职业精神内涵,让价值观教育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以协同联动构建育人生态闭环,凝聚教育机构、平台、社会三方合力赋能实践。中职院校与短视频平台共建职业教育基地,定向推送定制化教育内容;企业参与创作,分享工作场景中的职业伦理、团队协作案例,增强内容的实践关联;行业协会、德育研究会提供专业指导,定期评估传播效果,形成“创作—传播—反馈”的良性循环。
通过内容提质、教育引导、协同联动,短视频在中职教育中既能发挥其在激发兴趣、传播价值上的优势,又能规避潜在风险,引导学生在碎片化信息中把握核心价值,在娱乐化浪潮中坚守职业初心。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