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地方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 高原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融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新型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文化传播也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的新特点,为聊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强化科技引领,推动聊城地方文化传播手段创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数字化传播平台,打造聊城地方文化传播的线上线下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建立文化传播的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同时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官方账号,定期发布与聊城地方文化相关的内容,与用户进行互动,提高品牌曝光度和用户参与度。利用VR和AR等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和展示聊城地方文化的独特物件和建筑,为游客提供实体化的文化体验。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和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了解用户的兴趣偏好和需求,为聊城地方文化的传播提供精准的定位和个性化的推荐。

深入挖掘聊城地方文化内涵,丰富传播内容。深入分析和研究聊城地方文化,结合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聊城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跨学科研究。进一步丰富传播内容,鼓励和支持艺术家、作家、学者等创作与聊城文化相关的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原创作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让游客和市民亲身参与和体验聊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聊城地方文化影响力。深入挖掘聊城地方文化内涵,明确文化品牌定位,制订详细的品牌建设和文化推广规划,着力打造以运河文化、水浒文化、阿胶文化等为代表的聊城特色文化品牌。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包括标识、口号和宣传材料等,并开发与之配套的工艺品、纪念品、文化创意产品等文化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庆、展览、演出等活动,如聊城历史文化节、水浒文化节等,从而吸引游客和提升知名度。邀请网络达人通过短视频、直播方式,寻找发现聊城之美,助力聊城文化旅游品牌提升。通过纪录片、微电影、文学作品等形式,利用社交媒体、文体活动等渠道进行品牌宣传,讲述聊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特色,讲好聊城故事。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聊城地方文化传播队伍素质。提升地方文化传播队伍素质是实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主管部门要根据聊城地方文化传播的实际需求,制定短期和长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清晰的人才培养路径。同时要与驻地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培养聊城地方文化传播人才,并可邀请省内外专家参与聊城地方文化传播工作,为传播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政府还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聊城地方文化传播的国际视野。通过友好城市关系,共同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等,增进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充分利用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等学术平台或机制,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学生交流项目,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国际传播。发展“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五友国际传播理念,通过与国外的学校、企业、媒体和个人等建立合作关系,多渠道推动聊城地方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本文系2024年聊城市社科联“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聊城地方文化传播的策略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XKT2024062)〕

2024-08-15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5923.html 1 聊城地方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