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三个融入”

■ 韩晓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三个融入”既为新时代更好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前进方向,又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尤其在立法过程中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更好地体现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是要在社会建设中促进物质与精神相协调,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能社会治理,进一步推进诚信与征信相结合,培育崇德向善、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更是要加强宣传引导,真正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要运用法律法规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中央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制的意见(试行)》等政策措施。在具体实践中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守法的过程,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尤其要突出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和先进典型的模范引领作用。要加大全民普法的力度,尤其是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做好宣传教育,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普法方式。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要重点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两个重点群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践行作为机关党建、基层党建的基本内容,融入党支部评星定级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专家讲授、集体学习、专题展览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守护者、建设者,增强他们的思想自觉、担当自觉和行为自觉。要持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新时代好少年”等未成年人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在日常教学中设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课程,并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课堂延伸到大自然、博物馆、红色革命教育场所等。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引导,运用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传播主流价值,开展规范守则教育实践活动。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融入”,要做好广泛的宣传引导。首先要充分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作宣传,以多途径多方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其次建立健全道德模范、最美系列、身边好人等模范典型申报、遴选、宣传机制,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置评价,推出更多群众认可度高、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反响热烈的先进典型。此外,要深化移风易俗,举办优秀村规民约展示活动,加大对红白理事会的培训,创新民俗文化样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培育内容、表现形式在农村的通俗化转变,为乡村治理、乡村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融入”,关键是入脑入心、见行见效,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008)

2024-10-15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8456.html 1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三个融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