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新时代党内条例的实施与成效

■ 孙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党内法规,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依规治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在治党管党、治国理政上的效能,不断探索党内法规实施的路径,切实提升党内法规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成效。党内条例作为主干型党内法规,在党内法规体系的实施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实施成效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效坚持和加强了党的全面领导,健全了“两个维护”制度保障。“两个维护”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实保障,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特征。深化“两个维护”制度探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保障。党内条例的实施,为各领域、各方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强有力的党内法规保障,大大提高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

二是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改进了党风政风民风。党内条例涉及党内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以制度建设带动党的作风建设,一举扭转了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恶化的局面。例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颁布实施,使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有了具体依据,加强了党的作风建设,着力破解了群众意见较大的顽疾,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党风政风民风焕然一新。

三是提振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党内条例的建设,着眼于提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党员干部创新创造的活力。例如:《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的制定实施,通过正向激励措施,树立模范榜样,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使党员干部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显著提升,精神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

四是提升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维护了党内法规权威。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严明的纪律和全方位的监督,明确从严管党治党的制度要求,以制度建设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形成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作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的制定实施,意在推进无禁区的党内监督,压实党规党纪的高压线,推动构建全过程全时空的党内监督,大大提高了党内法规的权威。

五是推动了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党内条例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党治国理政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党治国理政能力的提升,从而促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例如:《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为党领导农村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的制定与实施,以党建为引领,切实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效益保驾护航,切实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守好主责主业,引导国有企业履行好自身政治、经济责任,守护国家经济安全。

新时代新征程,党内条例建设任重而道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要不断深化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衔接,推进执纪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机衔接,进一步提升党内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健全党的自我革命的制度体系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003)

2024-10-15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8461.html 1 新时代党内条例的实施与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