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具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 李利霞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深耕“三农”,加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努力推进农业强市建设,探索打造具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是聚焦农业高质高效,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要坚持“彰显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兴产业、抓链条、上项目、树品牌,形成“一产稳、二产强、三产优”的发展态势,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支持链主企业发展,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农业生产聚力攻坚突破。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将“吨半粮”产能区拓展到60万亩。年内改造瓜菜菌设施4万亩以上,新改建一批高标准养殖设施,争创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示范基地。实施龙头企业提振行动,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0家以上。坚持外引内育、招大引强,巩固提升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加快发展蔬菜、葫芦、灵芝、桑黄、锦鲤等特色产业,努力在品牌形象、功能价值、营销方式等方面求新创新、做精做优。

二是聚焦乡村宜居宜业,进一步提高生态化水平。要增强乡村服务供给,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保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聊城、品质养老”进乡村,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力攻坚突破,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压实监测责任,发挥数字化平台作用,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思路,分类施策、精准提升产业类项目,高质量建设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让乡村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新创建12个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0个县级示范片区,5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100个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统筹推进河、渠、林、草、路、坡、田、村综合整治,全力打造平原乡村特色风貌。要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深入开展“党员双报到”行动,完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建设,加强平安乡村建设。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乡风,把深化乡村文明行动作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有效载体,围绕思想道德、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方面扎实推进工作,村居面貌将会焕然一新,村民文明素养也会显著提升。

三是聚焦农民富裕富足,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开展农业水权改革试点,全域推进农村产权流转规范化交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动茌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建一批社会化服务中心,粮食生产社会化托管面积达到85%。健全供销流通网络体系,实现建制村物流服务全覆盖,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100亿元。全域规范建设“杜站长工作室”,实施“百千万”人才库建设,分层分类培养高素质农民。

(作者单位:中共高唐县委党校,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社科联“聚力攻坚突破研究”年度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4137)

2024-10-2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8726.html 1 探索具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