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农融合 推动乡村振兴

■ 何红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必须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成果,促进城乡共享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聊城市在工农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样板与经验借鉴。

强化政策扶持,增强工农融合发展的动力。政策扶持是加快农村工农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所在。一是支持解决发展问题。新型经营主体是促进农村工农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关键因素,要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激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为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支持解决能力问题。加大农民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同时,鼓励工业领域的人才向农业流动,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三是支持解决融资问题。政府可与地方金融机构、银行及保险公司联合,为农业企业提供贷款及保险服务,或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工农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和技术创新,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突出支持重点,提高工农融合发展的深度。一是支持产业集群型融合。深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以科技推动农产品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园区建设,以园区为依托,支持农村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升级。二是支持技术渗透型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工农融合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在支持农业传统领域融合发展的同时,把大数据分析、智能控制、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各环节,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电商平台等信息化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品牌建设;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为农户和企业提供精准化的市场信息和决策支持,实现现代先进科技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

创新投入方式,完善工农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创新利益联结方式。工业企业与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稳定。或农户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农业企业或工业企业,共享产业发展模式。二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利益联结机制中的各参与主体能够公平合理地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通过合同约定、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明确利益分配比例和方式。三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在利益联结机制中引入风险共担原则,增强参与主体之间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例如,通过设立风险基金、购买农业保险等方式降低农户和企业风险。

(作者单位:中共茌平区委党校,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聊城市加快工农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4119)

2024-10-2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8728.html 1 加快工农融合 推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