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选调“声”如何声声入耳

■ 王乐 周燕燕 李文展

理论宣讲是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工作,加强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势在必行。依托品牌赋能,培养出一支政治硬、热情高、能力强、活动广的基层理论宣讲“轻骑兵”,是基层理论宣讲事业高质量发展大计。近年来,聊城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按照“种种”“育苗”“强枝”三步骤,全链条打造“理‘响’选调‘声’”宣讲品牌,取得了良好效果。

“种种子”,品牌落地增底气。在实地走访、可行性研判、试点试讲的基础上打造宣讲品牌,才能有力推动理论宣讲播良种、接地气、深扎根。充分调研,征求意见。通过电话、座谈等形式,征求多家单位意见建议,决定以基层选调生为主体开展宣讲活动。成立专题调研组赴各县(市、区)实地调研,充分了解选调生日常工作情况,对选调生宣讲可行性和问题难点进行研判,为品牌落地生根保驾护航。试点试讲,反馈提升。组织部分选调生利用黄河大集等平台进行试讲。通过发放问卷、现场座谈等形式收集汇总群众反馈意见,并对普遍性问题进行重点解决提升。明晰要求,强力推动。在充分征集各方意见建议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关于打造“理‘响’选调‘声’”品牌 开展选调生理论宣讲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市856名处于十年重点管理培养期的选调生全部参与到宣讲活动中。

“育新苗”,培训打造壮胆气。设计全方位培训打造提升机制,进一步提高全市选调生理论阐释能力。组织选调生参加全省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等培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仰、提升理论素养。审核严把政治关。选调生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依据,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及群众关心热点撰写宣讲初稿。由选调生所在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分别对宣讲内容进行三审三校,坚决防止出现意识形态问题和形式主义、“低级红”“高级黑”等现象。以老带新再提升。组织资深宣讲骨干点对点帮扶,以丰富宣讲经验帮助选调生将蕴含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事例”与党的创新理论“大道理”有机结合,凝练出一篇篇接地气的宣讲稿件。常年开设“宣讲课堂”,选调生根据自身需求预约,讲师团为其量身设计提升方案,使选调生对理论宣讲更有信心。

“强枝干”,常态宣讲冒热气。理论与文艺结合,讲解与答疑同步,线上与线下联动,打造纸上掌上网上全覆盖、入眼入脑更入心的火热宣讲新局面。活化宣讲形式。变常规会议室宣讲为随时随地讲。无论是田间地头、农村大集,还是便民服务大厅、惠民演出现场,选调生工作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宣讲场。变以往“一言堂”为拉呱互动讲。让群众可以自如地在听不懂时停一停、有疑惑时问一问,切实让党的声音入脑入心。优化宣讲内容。变书面语为大白话宣讲,变宏大叙事为身边事宣讲,用更加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内容,让群众愿意听、记得牢、可落实。强化宣讲载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互联网平台,开展短快实新、直达群众的系列专题“微宣讲”“云宣讲”。制作系列宣讲视频,在全市全媒体宣传矩阵进行宣传推介,让党的创新理论触达各领域受众并引发热烈反响。(2025年度聊城市社科规划课题“聊城理论宣讲品牌塑造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5014)

2025-09-1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959.html 1 理“响”选调“声”如何声声入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