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教育促进高中创新人才培养

■ 丰华平

情感教育是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现状分析,从课程体系、教师发展、评价改革和生态协同四个维度,构建“四位一体”的策略框架,系统提出情感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建立分层次的情感-创新融合课程体系。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情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关键。具体做法如下:开设专业化心理课程。调查显示,45.19%的学生呼吁开设系统心理课程。建议参考上海同济中学情绪智力课程模式,围绕“幸福、焦虑、孤独”等典型情绪,设计“心情感应—心灵宝典—心动行动—心语小屋”四段教学流程,在高一、高二开设涵盖情绪认知、复杂情绪管理与创新情境应用的必修课程。学科情感融合。调查显示,30.65%的学生支持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案例。可借鉴湖北建始二中“孙悟空解析同位素标记法”等案例,实现经典IP与学科知识融合。建议成立跨学科备课组,开发理科情感案例库、文科情感切入点及情感表达课。升级项目制学习。针对40%“非常愿意”参加科创竞赛的学生,可引入上海籽奥高中“HPQ&EPQ高阶项目”模式,推动情感与创新能力协同发展。

打造情感-创新双素养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打造具备情感-创新双素养的教师队伍,能够为情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学校首先要加强教师情感教育能力培训。教师需从“知识权威”转向“情感联结的温暖枢纽”。建议借鉴同济中学的教师发展机制,开设情绪智力工作坊,开展创新辅导认证与跨学科教研,系统提升教师情感教育与创新指导能力。此外,推行双导师制,配备学科创新导师与情感发展导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以协同指导学生学业发展与情感成长,形成育人合力。

开发情感-创新整合型评估体系。评估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开发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能够为情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激励。措施如下:建立多维成长档案。参照上海籽奥高中“积分银行”系统,构建涵盖情绪智力、创新素养、社会技能和动机系统的评价体系,全面记录学生发展轨迹。开发过程性评估工具。可设计情绪-创新日记、团队互动雷达图、项目情感温度计等工具,实现对学生情感与创新表现的精准评估。推动AI赋能评价。可扩展建始二中“AI课堂分析系统”功能,将其用于创新过程情感分析、面部表情识别与文本情感挖掘,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构建“家校社”协同支持网络。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教育的三大支柱,构建“家校社”协同支持网络,能够为情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全面的社会支持。具体做法为:提升家长情感教育能力,通过家长沙龙、家庭创新日及数字沟通平台,改善家庭情绪氛围,增强对学生创新勇气的支持。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心理导师制、企业创新顾问团与社区创意空间,拓展学生成长资源。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引入VR情绪实验室、情感聊天机器人和校友情绪地图等工具,借助技术手段强化个性化支持与情感引导。

(2025年度聊城市社科联“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132)

2025-09-1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960.html 1 以情感教育促进高中创新人才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