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行政公益诉讼助推依法行政
■ 赵建波
行政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代表,依法监督行政机关履职的重要制度。它通过纠正违法行政行为、堵塞制度漏洞,以此强化责任意识,助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突出精准性和规范性,提升行政公益诉讼办案质效。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升办案精准性。发现问题要精准,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国计民生问题,围绕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判断是否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等违法行为;检察建议要精准,增强诉前检察建议的针对性和合理性,赢得被建议单位认同,推动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二是优化办案流程和制度规范,提升案件办理规范性。制定详细的行政公益诉讼办案指引,完善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指导性案例的总结、发布、参照适用制度,统一司法理念和司法尺度;加强对检察机关办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健全案件质量评查机制,确保办案过程的规范性,加强与税务、环保、质检、审计等专业机关协调联动,借助专业力量提高办案的科学性。
增强法治意识与能力建设,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的法治理念。二是加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熟练运用部门法律法规的业务能力,准确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处理行政事务;完善行政机关内部监督机制,明确监督职责和权限,加强对行政行为的全过程监督,健全纠错问责机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完善沟通机制和反馈制度,实现检察权与行政权良性互动。一是健全案件线索移送机制。行政机关发现可能涉及公益诉讼的案件线索,应及时移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时发现的其他违法行政行为,也应及时通报相关行政机关。二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搭建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案件信息、行政执法信息、法律法规政策等及时共享。三是建立健全检察建议跟踪机制。检察机关在提出检察建议后,应及时沟通了解行政机关对检察建议的意见和整改计划,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无正当理由不采纳检察建议或整改不到位的行政机关,可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四是健全检察建议落实情况反馈制度,行政机关应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书面反馈给检察机关,确保检察建议的刚性和权威性。
(2025年度聊城市社科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