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激活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

■ 尉红梅

当前,聊城乡村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从农产品精深加工到乡村文旅融合,从智慧农业到农村电商,每一个新产业的壮大,每一个新业态的培育,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必须紧扣人才“育、引、带、留”全链条。要通过精准培训“育”出本土能手,用优惠政策“引”回在外能人,靠项目平台“带”出领军人物,以优质服务“留”住骨干力量。只有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工作体系,才能为聊城乡村发展注入强劲智力引擎,让新产业扎下根、新业态活起来,真正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育新农,强技能。聊城是农业大市,莘县蔬菜、茌平圆铃大枣等特色农产品丰富,为将这些优质农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要紧紧围绕乡村电商、品牌建设等新需求,开展精准化技能培训。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模式,重点提升农民在直播带货、网店运营、农产品包装设计及品牌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建立“线上+线下”培训体系,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开设线上课程,结合田间地头、产业基地开展线下实操,让农民掌握新业态所需技能,从传统生产者向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为乡村产业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引才归,聚贤能。着力打破人才流动壁垒,用政策红利汇聚人才,不断完善返乡创业补贴、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激励政策,降低城乡人才返乡创业门槛。同时,深挖本土“土专家”“田秀才”资源,建立人才库,通过技术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鼓励他们参与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开发。搭建人才对接平台,精准匹配城乡人才与乡村产业需求,既吸引在外能人带项目回流,又能激发本土人才活力,形成双向流动的人才生态。

铸头雁,领航向。聚焦聊城农副产品加工、智慧农业、乡村文旅等特色产业,对产业带头人开展定制化培育。一方面,根据产业类型设置课程,内容涵盖市场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团队管理等方面。同时,组织带头人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展体验式教学。另一方面,建立“导师帮带+项目孵化”机制,邀请行业专家一对一指导,助力带头人突破发展瓶颈。通过系统培育,打造一批懂产业、善经营、能带动的领军人才,引领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优环境,留人才。健全以产业带动成效、群众认可度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表彰奖励优秀人才,树立鲜明的人才导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建设配套齐全的人才公寓和休闲设施,以此提升生活便利度。营造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浓厚氛围,通过“一站式”服务解决人才就业创业中的户籍、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只有让人才在农村安居乐业,才能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发展提供稳定智力支撑,才能形成人才扎根、产业兴旺的良性循环,为聊城实现农业强市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总之,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关键在人。只有将人才“请进来、育得出、用得好、留得住”,才能为聊城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5119)

2025-10-1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7292.html 1 激活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 /enpproperty-->